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高校人才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高校英才网 > 高校招聘 > 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一、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在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下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70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文化基因,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

学校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双一流”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各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争创特色一流、取得重大突破,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个学科取得了骄人成就,设计学与艺术学理论共居第一方阵,多个专业学位水平实现全国领跑。

学校是国家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31个。学校面向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国际传播、舆情与社会治理、区域国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以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舆情实验室、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为核心的“三国”重大科研平台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学校拥有《现代传播》《现代出版》《艺术传播研究》三本CSSCI来源刊物、ESCI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信息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学刊》等学术刊物,联合主办《当代电影》《中国电视》等CSSCI来源刊物,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面向未来,学校正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从国内一流向国际一流的“三个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

二、项目定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根据学校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现诚邀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及其交叉学科等领域的海外青年英才依托我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申报条件

以下条件参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最终请以2025年指南为准。

(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四、支持措施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依托单位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者,除享受国家给予的补助与支持以外,学校还将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持,主要包括:

(一)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

1.提供学校事业编制;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绩效。

(二)提供优秀的发展平台:

1.直接聘任为青年教授;

2.聘为博士生导师,快速组建团队;

3.学校邀请专家指导制定“一人一策”成长规划,全程助力。

(三)提供强劲的科研助力:

1.根据研究方向及实际需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

2.支持组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及办公用房,并提供充分的助力平台和保障。

(四)提供贴心的生活保障:

1.提供周转住房,解决住房困扰;

2.协助解决子女入学,解决后顾之忧。

对于依托学校申报海外优青项目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者,可按程序按照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优先引进。

五、联系方式

有意向申报者可发送个人简历至相关学院联系人邮箱,并抄送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rcb@cuc.edu.cn,邮件请注明“海外优青项目+高校英才网gaoxiaozp.com”,提供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联系方式等。

申报资格、人才政策相关问题,可咨询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联系人:高老师、李老师,联系电话:010-65783549、010-65779225。

各相关教学科研单位联系方式:

各单位联系方式(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6vy4BbuqdZ8EESOMoJQGsg

(电话联系时请说明是在高校英才网看到的招聘信息,邮件申请时请在标题结尾加上信息来源于“高校英才网-gaoxiaozp.com”)。

信息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25-02-19 09:2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让求职者周知目的,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联系邮箱:gaoxiaozp2017@163.com.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每天为您推送信息。

微信、QQ社群

加微信群请添加好友“gaoxiaozp”邀请进群,添加时请注明“加群+学历+地区”。

  • 高校人才招聘信息5群
    466573440

  • 高校人才招聘信息1群
    (已满)

  • 高校人才招聘信息2群
    (已满)

  • 高校人才招聘信息3群
    (已满)

  • 高校人才招聘信息4群
    (已满)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工学博士群
    596456271

  • 理学博士群
    487556986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 经济学博士群
    72981194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Copyright © 2015-2025 高校英才网(www.gaoxiaozp.com) 版权所有

高层次人才信息发布申请,咨询邮箱:gaoxiaozp2017@163.com。

皖ICP备18007485号-5 公安备案号:34070202000440

高校英才网(www.gaoxiaozp.com)专注于高校人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