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教学科研岗公告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70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传承“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文化基因,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
学校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信息传播学、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3个。学校面向媒体融合、国际传播、舆情与社会治理、区域国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以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舆情实验室、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为核心的“三国”重大科研平台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落实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紧密对接在人工智能交叉融合领域的发展需要,着力“破五唯、立新标”,筑巢引凤、广纳英才,为兼具学术造诣与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面向未来,学校通过实施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从国内一流高校向国际一流高校的“三个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现诚邀海内外英才与学校一道,共践教育家精神,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传媒人为己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招聘对象
(一)应届毕业生:2025年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含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未签订就业协议、未缴纳过职工社会保险的毕业生),不含各类委培生、定向生。
(二)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境)外高校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符合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或出国前已获得国内博士学位,出国进行博士后等性质的研究工作,且未在国内办理就业手续的人员,并符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要求的其他就业条件。
(三)博士后出站人员。
(四)社会在职人员: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或符合京外调干有关规定的人员。包括其他单位调入人员、学界业界优秀人才等。
二、招聘岗位
(一)“金核桃”岗
具有广阔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本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处于国内引领、国际领先水平,代表性成果在理论创新、学科建设、实践应用或服务国家、社会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二)青拔岗
具有广阔学术视野、较强创新思维、较大发展潜力,在本学科、本领域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代表性成果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实践应用或服务国家、社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三)讲师岗
具有优秀教学科研能力,一定的学术积累,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标志性成果,其代表性成果及应用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实践应用或服务国家、社会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符合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教师。
(四)师资博士后岗
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学术创新潜力较大的青年人才。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高质量标志性成果,且博士学位论文具有高质量、创新性。代表性成果及应用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实践应用和服务国家、社会方面作出一定贡献。
具体岗位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招聘岗位信息表》(附件)。
三、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符合招聘岗位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应聘“金核桃”岗,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后出生)。应聘其他岗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后出生)。
(三)实行应聘人员诚信承诺制度。应聘人员在报名时签署诚信承诺书,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并承担不实承诺相关责任。
(四)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应聘:
曾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党籍、公职的;在各级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纪行为的;曾有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的;存在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情形的。
四、待遇保障
学校对于“金核桃”岗、青拔岗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完成岗位任务条件的,年底还可获得绩效奖励。师资博士后根据出站考核结果,达到优秀级别的,可留校任教并获得相应一次性绩效奖励。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团队和学科平台支持;实施“一人一策”培育方案指导,分类评价、分系列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子女可享受学校附属幼儿园、小学等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五、招聘程序
(一)应聘报名
应聘人员登录我校招聘系统(https://jobs.cuc.edu.cn)进行注册,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根据招聘岗位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岗位,每位应聘人员只能申请一个岗位,报名时间自即日起至2025年4月30日。
招聘工作将以“学位论文”质量为重点,多维度进行考核。应聘人员原则上须提交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位论文,体现自身最高水平和学术能力的代表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发展等方面的贡献清单,以及展现个人思想政治表现、创新能力、综合优势等方面的主观评价报告。
(二)资格审查
学校根据招聘条件和岗位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初试人员名单。资格审查贯穿公开招聘全过程,任何环节发现应聘人员不符合资格条件的,均可取消应聘或者聘用资格。
(三)初试
学校各招聘单位组织面试和试讲考察,从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对应聘人员进行考察。
(四)心理测试、复试、政审外调
进入复试人员需参加心理测试、校级专家组面试。学校对通过复试人员进行政审外调。
(五)公示、聘用
学校研究确定拟聘人选,通过学校招聘系统予以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方可为其办理聘用或进站手续。
拟聘、进站人员需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入职、进站手续的办理。
六、相关说明
(一)应聘人员应及时关注学校招聘系统相关公告及通知,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各环节的考察,否则视为放弃。
(二)应聘人员需提供完整、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及申报材料,在应聘过程中弄虚作假,违反公开招聘纪律,将取消招聘资格。
(三)应聘人员回避关系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中关于岗位回避的相关要求执行。
(四)应聘人员需保持联系方式畅通,及时按照要求做好反馈回复。
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联系电话:010-65783286
010-65779136(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英才网gaoxiaozp.com看到的招聘信息)
原文出处:
https://jobs.cuc.edu.cn/#/app/CUC/epxing_recruit/zpwz
(电话联系时请说明是在高校英才网看到的招聘信息,邮件申请时请在标题结尾加上信息来源于“高校英才网-gaoxiaozp.com”)。
信息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25-04-15 08:3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让求职者周知目的,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联系邮箱:gaoxiaozp20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