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高校英才网 > 科研院所招聘 > 云南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2025年诚邀海外杰出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重磅启动全球杰出人才招募,诚邀符合申报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依托我单位申报。与百年协和同行,共赴使命担当!

01项目申请条件

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申请人申报当年应在40周岁(含)以下;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申报当年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的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在申报前一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具体申请条件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指南》为准: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948/info91706.htm

02薪酬待遇及福利保障

1. 入选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者,可通过院校“全球人才招募”计划,申请长聘准聘系列教职职位,并依据聘任职位提供但不限于以下薪酬待遇:

2. 给予国家事业编制;

3. 依据获聘职位,提供不低于国内一流高校相当职位薪酬(一般不低于税前90万元/年);

4. 依据获聘职位,提供税前500-10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按需匹配大型仪器设备;

5. 依据获聘职位,提供税前150-300万元安家费;

6. 给予独立PI待遇,配备独立实验室和办公室空间,协助组建长期稳定科研团队;

7. 享受研究生导师绿色通道,每年保障不低于2名研究生招生指标,优先支持博士后招聘;

8. 依托200余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和500余名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入选者事业发展给予个性化指导;

9. 协助解决配偶及子女落户、入学等事宜。

03单位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于1958年在云南昆明成立,是集医学科学研究、生物制品研制生产、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经过66年的发展,生物所形成了“研产学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并围绕重大传染病疫苗的研发,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任务,建立了涵盖基础研究、中试放大、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生产及上市后再评价的疫苗全链条的研制体系。

生物所以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战略发展需求为己任,在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的建设中,以创新疫苗和传统疫苗更新换代的研发为核心,突破疫苗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和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为我国重要传染病的防控贡献力量。

1)学科体系

生物所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硕士和博士培养单位,以生物制品学为基础、疫苗研发为中心,形成了病原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物制品学、动物学等多学科交融的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2)科研支撑平台与六大研究中心

生物所对标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集中整合研究力量,全力聚焦研究方向,以创新疫苗研发为导向,依托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及所内公共实验平台中心,构建了病毒疫苗、细菌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感染与免疫、新发突发传染病和佐剂与递送系统的“六大研究中心”,搭建了创新疫苗研发平台与疫苗辅助技术平台。

3)招收学科方向

生物所常年招收全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各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学科: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技术

04联系方式

有意向申请者,可将简历发送人力资源处邮箱。材料命名方式为:姓名+海外优青申报+高校英才网gaoxiaozp.com”。

中文简历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包括但不限于论文、科研项目、专利、奖励情况等)。

收到简历后,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将及时与您联系。达成申报意向后,将针对后续申报工作给予专项辅导。

政策咨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邮箱:133@imbcams.com.cn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赵老师、董老师、肖老师

电话:+86-0871-68324110(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英才网gaoxiaozp.com看到的招聘信息)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Lia3RUQFxxVeB6TBrpKBcg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